最新消息:为方便下次访问,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大家收藏(Ctrl+D)我们的网址!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百度搜“分享大师”!
2664901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精选50句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1、我们现在也要崇尚这五种处世原则

2、儒家学派为人处世的五个原则是:

3、“宽则得众”

4、少说多做先做再说,乃人生之精要。

5、古代有司马光在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皇帝询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他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后来王安石又因改革失败被罢官,很多人落井下石,皇帝来征求司马光的意见。司马光:“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6、三、礼是指周礼,是维持当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论语,•颜渊》有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句话的意思是:努力约束和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7、第五条告诉我们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

9、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10、一是指君子(忠恕)之道(仁),亦即忠诚、孝敬、责任、廉耻。

1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欲速则不达。

12、谨记儒家经典大智慧这两条处世“真谛”,不管什么事情都不要急于求成,学会换位思考,这是君子的做人原则,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不代表我不尊重你的人品,更不意味着我可以剥夺你的权利。彼此尊重相互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密切,尊重并允许对方发出不同的声音。

13、孔子是个非常自信的人,他相信自己承担了传承文化的重任,所以在遭受安全威胁时,毫不在意,相信自己在没有完成使命之前,上天不会让他没命。他还自信地认为,要是给他合适的位子,三年就能完成使命。这就是一种高度的自信。

14、第二条是为人要谦虚谨慎,诚实守信;

1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整句话解释为,如果自己身体不想要的结果或精神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16、第三条是做人要有爱心,善有善报;

17、心语: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

18、皇帝听完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可是大家都知道的,他们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君子和而不同。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工作上的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方针荒谬至极,却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每个人都有长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君子往往善于发现别人的好处,而小人总是揪着一点缺点不放。

19、第四条是要多接近德高望众之人,主动向他们学习,正所谓近朱者亦;

20、五常,儒家提倡的做人原则

21、你不相信自己,则神灵也救不了你。

22、没有恒心,则万事无成。

23、快乐的事物有很多,但终极的还是心灵俯仰无愧的快乐。因为物质的快乐很快就会消失;唯有灵魂的快乐是持久的,是那种想起来就甜蜜就想偷着乐的轻松释然。孔子极为重视灵魂的快乐,经常和颜渊一起讨论如何在贫穷中寻找快乐。

24、“恭则不悔”

25、《大学》说: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教人修身做人的基本原则。

26、四、“智”是君子必备的一种重要品德,也是实现仁、义的重要手段,没有“智”不可能做到仁和义。

27、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会说话真的重要,说的得体,那么交往就会和谐,顺利。说的不得体,人们往往会一拍而散。说话之前一定要想想再说,而不是随口就来,祸从口出就是这个道理,你想一下,古时哪一次重大战役的战略布局不是军师、将士们再三思考的?推敲的典故至今人们都耳熟能详。如果不是诗人的反复思量、琢磨,能有这天流传千古的佳句名篇吗?

28、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9、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30、二是指蕴含在礼乐精神之中的处世之道: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31、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

32、成功与失败之间的鸿沟,其实并非是智力的差距,而是坚持的力量。

33、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啊,如果两个人的思想不一致,结果也是非常可怕的,好比搬运一车物料,一个往西走,一个往东挪,又怎会把物料办起来呢,就像是一个大学的数学教授,你和一个建筑工人讲方程式什么的,你觉得他可能会听懂吗?当然不可能了,或许他更热爱花设计图,更喜欢砖砖瓦瓦堆在一起的成就感,你说是不是。

34、君子藏器于身随时而变待时而动。

35、二、义就是道义,君子应讲道义。《论语•里仁》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36、孔子主张济世利民的人生观,发挥聪明才实现人生价值。但世界万千,人生总不能顺遂人意,遇到怀才不遇如何?遇到坎坷挫折如何?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顺势而变,要能把握必然性,又要能够把握偶然性,如此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37、所谓的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的做人原则。

38、一、仁是以爱人为核心,是一种博爱精神。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并具有博爱精神的人。

39、儒家经典告诉我们要坚持五种处事原则,即仁、义、礼、智、信,合称五常。仁就是要有仁爱之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义就是要坚守正义的原则,弃恶扬善;礼就是做事要讲礼仪、守规矩;智就是要学习知识,陶冶情操;信就是要诚信待人、诚信做事。

40、有人经常说:“三思而后行的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从古至今,有不少志士名人教育后人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可以说,“三思而后行”这是人类几千年来一条成功的做人的经验之谈。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文子,遇事总要反复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见后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是啊,我们说话办事之前再三思考,或许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就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41、儒家道德观“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

42、孔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无成”。这就告诉我们,人生是一个慢慢行走的过程,你不能超越某一个阶段,你不能超越人生的规律而去做一些事情,这样只会坏事而不会好事。

43、让自己的灵魂变得自在。

44、“信则任焉”

45、儒家强调现实的功利性,也就是做事的客观效果,讨厌那些终日无所事事,高谈阔论谈笑晏晏的人。

46、孔子推崇的为人处世的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第一条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和领导,要甘居人下,大智若愚;

48、儒家的六大处世之道:

49、《中庸》提出的“五大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50、在孔子所讲的君子之道中,有几个主要的内涵:一是忠诚、二是孝敬、三是责任、四是廉耻。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国家治乱的根源——道德,教人懂得人之为人应遵循的准绳。这个准绳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忠恕之道(仁)亦即忠诚、孝敬、责任、廉耻,二是孔子一心要维护的周礼。在当时,仁是用来维护礼的,礼是维护君王的专制统治是行为的最高准则。

转载请注明:分享大师-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 孔子的为人处世之道精选50句

    友情链接: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