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为方便下次访问,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大家收藏(Ctrl+D)我们的网址!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百度搜“分享大师”!
2665877

诗经网上在线阅读【46句精选】

诗经网上在线阅读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它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3、鉴于这种背景,所以当具体到《关雎》这最特殊的一篇时,各家对其主旨的解读,虽稍有不同但无大异,以毛诗为例,它的观点是:“《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4、《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灿烂的起点。它的民歌,不仅有着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成就也是辉煌、卓越的,二者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且文采斐然,意境悠远!

5、《卢令》是《诗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首诗,作者是以羡慕的眼光,对猎人的外在英姿和内在美德进行夸赞。实在看不出诗中有“陈古以风”之意,也看不出“词若叹美,意实讽刺”(方玉润《诗经原始》)之类的暗讽手法。

6、原文欣赏:卢令

7、但就本质而言,四家解读《诗经》,只是为了力图宣扬儒家思想,所以对于《诗经》的解读,各家大同小异,他们都认为,《诗经》是一部褒贬政治、讽刺统治者的著作,其根本是在说教,所以在众多的人研读、传播之后,《诗经》成为了儒家五经之一,完成了从诗歌集到经典集的变化。可以说,《诗经》是汉儒必读的儒家经典之作。

8、诗经雨雪霏霏。

9、《诗经》是按照风、雅、颂分类的,那么当初编纂这部书的人,对于各诗篇的顺序是随意排列的吗?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知道。但是,后人普遍认为的是:把《关雎》放在《诗经》的第一篇,并不是随意为之的。

10、当然,孔子评价《诗经》大多是概括性的总评,除了《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孔子曾经专门评价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孔子对于《关雎》是比较另眼相看的。

11、首先来看一下原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12、全诗原文如下:

13、从字面来看,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主要就是写一个男子对于女子的追求过程,写他在河边看到了一位女子并爱上了她,在得不到她时心里非常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当最终追求到了这位女子后,便奏起音乐,并希望让这位女子过上快乐的生活。

14、一、《关雎》主旨的解读简史

15、此诗采用了由犬及人、由实到虚的写法。全诗共三章,每章的第一句均以实写手法写犬;每章的第二句均以虚写手法写人,“即物指人,意态可掬”(陈震《读诗识小录》)。“令令”、“重环”、“重鋂”,是写犬,不仅描绘其貌,而且描摹其声。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的情景:黑犬在猎人跟前的受宠貌和兴奋貌,猎犬在跑动中套环发出的响声等等,这就从一个侧面烘托出狩猎时的气氛。陈继揆《读诗臆补》云:“诗三字句,赋物最工。如‘殷其雷’及‘卢令令’等句,使人如见如闻,千载以下读之,犹觉其容满目,其音满耳。”对“卢令令”三字感受特深。“美且仁”、“美且鬈”、“美且偲”,则是写人,在夸赞猎人英姿的同时,又夸赞猎人的善良、勇敢和才干。这样看来,诗中所赞美的猎人,是个文武双全、才貌出众的人物,以致引起旁观者(包括作者)的羡慕、敬仰和爱戴。从感情的角度看是真实的,从当时所崇尚的民风看,也是可信的。

16、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17、孔子对于《诗经》的重视,可以说有目共睹。

18、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19、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20、汉代讲授《诗经》的人数众多,最为重要的有四家,即“齐、鲁、韩、毛”:齐诗,是因齐国人辕固而得名;“鲁诗”是因鲁国人申培;“韩诗”为燕国人韩婴;而“毛诗”则由其传授者毛公而得享大名。本来,毛诗只是在民间流传,但是后来东汉时期,十分盛行,所以渐渐成为了主流。

21、孔子曾经多次论及《诗经》,比如曾经说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而且还曾经对儿子孔鲤说过“不学《诗》,无以言”,这里当然不是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而是说不学《诗经》,就无法融入到周朝的贵族圈中去,可见当时《诗经》是贵族圈中的东西。

22、如此看来,这不就是一首爱情诗吗?但是,《关雎》真的就只是这样吗?殊不知,在两年多年的解读史中,这首诗歌的主旨有着极大的变化,最初,并没有把它当做爱情诗——这得从孔子说起。

23、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都有所涉及。

24、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2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6、《关雎》是一首短小的四言诗,但是在中国文学史中却占据了极其特殊的位置。它是目前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诗歌典籍《诗经》的第一篇,所以,当我们翻开中国诗歌的历史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关雎》。

27、可见,汉代对于《关雎》的主流观点,是它的人伦教化作用,是后妃之德,是夫妇之德。汉代的这种观念,流传非常广,而且影响非常久远,一直到了唐代,以《诗经》为说教的核心思想仍然是“正统”。而到了宋代,却发生了变化

28、等到了汉朝的稳定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于孔子对《诗经》的重视,所以使得汉儒多提到《诗经》,最终竟然发展为一部儒学经典。

29、对于《诗经》的成书过程,现在的普遍认识是,在《诗经》编辑成册之前,大多是散落在民间的歌谣,在经过“公卿列士献诗”、“孔子删诗”等各种途径和变迁后,最终成为了周王朝贵族内流传的“官方内容”。

30、【周颂·清庙之什】

诗经网上在线阅读

31、那么《关雎》究竟有什么深层次的内涵呢?为什么历朝历代以来,人们乐此不疲的解读《关雎》?《关雎》到现在还有现实意义吗?下面就跟着我从《关雎》的主旨解读史中,了解一个不一样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吧!

32、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33、《国风·周南·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

34、孔子对《关雎》的重视

35、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36、但问题是,孔子只是评价了《关雎》带给人的中和之美(这正与孔子重视道德和自我修养、自我克制的思想相一致),或者说带给自己的阅读体验,却并没有将这首诗的主旨明确的说出来,这就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问题,即对于《关雎》主旨的解读。

37、打猎是古代农牧社会习以为常的事。猎者除获得生活所需之物外,还有健身习武的好处。古人认为,国家要强盛,离不开文治武功。体魄强健,好勇善战,体现了国人的尚武精神。仁爱慈善,足智多谋,体现了国人的文明精神。因此,文武并崇,刚柔兼济,在古代形成一种风尚,一种共识。在这种风气影响下,人们往往把是否能文能武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以这种标准与眼光来衡量和观察各种人物,一旦有这样的人物出现,就倍加赞赏,此诗中的猎者就是其中一例。作者选取狩猎这一常见习俗,对猎人的善良、勇敢、能干和美姿进行赞誉,既是情理中事,又是诗人审美眼光独到之处。

38、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39、汉儒对《关雎》的解读

40、维天之命

41、这些以四言为主的民歌,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艺术画面。形象鲜明突出,语言精炼畅达,音韵铿锵和谐。

42、于穆清庙,肃雍显相。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43、推荐《诗经》<<卢令>>的理由:

4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45、开始的《清庙》,即是周成王率领百官在宗庙祭祀周文王,颂唱清静纯洁的宗庙

46、阅读《诗经》是一种美的感受。它的美文不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上。赋,是直接描述人和事中产生的感情;比,是假借事物喻示情事;兴,是托物兴趣的抒写情志。

转载请注明:分享大师-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 诗经网上在线阅读【46句精选】

    友情链接: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