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为方便下次访问,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大家收藏(Ctrl+D)我们的网址!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百度搜“分享大师”!
2684165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集合270句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1、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淳落第诗》

2、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3、丰凶相济,农末皆利。《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苏轼名言

4、)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

5、苏轼对联趣事九

6、苏轼与黄庭坚的较量

7、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8、苏轼对联趣事五

9、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10、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1、有一些来游览的文人雅士见了对联,端详了一会儿,就一个个地捧腹大笑。方丈很纳闷,后来有人告诉方丈,这副对联写的是两个字谜,谜底是什么,聪明的您想必知道吧。

1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3、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苏轼

14、世事如今辣酒酿,交友自古春云薄。——苏轼

15、苏轼戏嘲张三影

16、传神之难在目。《传神记》——苏轼名言

17、宋·苏轼《志林十三首》其五。腐:内部变质。疑:对人对事有疑心。谗:谗言,坏话。入:听得进去。这两句大意是:物体必定是内部先变质,然后才生虫;人必定是对人对事先有疑心,然后才听得进谗言。物体内部不腐朽,虫子就没有孳生的环境和条件;而所以生虫,必然是物体内部先变质。对人对事如果很信任,谗言就不会乘虚而入;而所以听信谗言,则必然是内心先有了怀疑。这两句通过比喻,说明要想杜绝谗言,不为谗言所惑,先要自己明智不疑。

18、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9、不一则不专,不专则不能。《应制举上两制书》

20、(北宋-李之仪)

21、胸中韬略无。

22、见宋·苏轼《游金山寺》。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唐、宋时屹立长江之中。乡国:家乡;苏轼故乡在四川眉山。这两句大意是:登上金山顶峰遥望家乡,长江南北的众多青山遮住了我的视线。大凡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容易思念家乡,苏轼写这首诗时正是如此。他在这首记游诗中寄寓了浓郁的乡情,并流露出买田归隐的心愿。这两句是全诗写景抒情的框纽。江南江北的诸多青山,本是美好的景物,但作者登上金山绝顶不是为了欣赏江南风光,而是为了遥望家乡,此时,他只觉得这众多青山遮挡了他望乡的视线,因此笔下流露出埋怨嗔怪的意味。其实,从江苏镇江到四川眉山,相隔千里万里,即使是一马平川,想从金山望见眉山也绝不可能。这种跌宕的笔法,正是为了突出作者望乡的痴情。

23、人间有味是清欢。

24、君子不重则不威——苏轼

25、北宋诗人王琪,年轻时很自负。一日,他到竹园玩赏,见青竹丛丛,枝叶挺秀,便触景生情,写出一对联:

26、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游金山寺》

27、出自宋代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28、一年春天,苏轼和佛印一起乘船出去游玩。苏轼无意中看见有一条野狗,正在河岸边啃骨头,苏轼立刻计上心来,他拍了拍佛印,又指了指岸边的那条野狗,说了一句:“狗啃河上骨”,然后冲着佛印狂笑起来。

29、过了两天,这位老翁手持一本书,来苏府面见小东坡,言讲自己才疏学浅,特来向小苏公子求教。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本,翻开一看,那上面的字他竟一个都不认识,顿时红了脸。老翁见状,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几步,恭恭敬敬地说道:"请赐教。"一句话激得小东坡脸红一阵、白一阵,心里很不是滋味。无奈,他只得鼓足勇气,如实告诉老翁他并不认识这些字。这个老翁听了哈哈大笑,捋着白胡子又激他道:"苏公子,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了吗?怎么会不识此书之字?"言罢,拿过书本,扭头便走。

30、陶渊明: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31、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答乔舍人启》

32、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超然台记》

3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34、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35、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6、(口腹之欲没有穷尽,懂得节制才能惜福延寿。

37、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这两句大意是:水一流到就会成渠,不必事先忧虑。这两句在原文中是说:自己在黄州虽然经济拮据,但节俭度日,生活还过得去;到时真遇到困难,另想办法,~。意即车到山前自有路,水一流到渠自成,不必事先忧虑,表现了苏轼旷达乐观的襟怀。后用“水到渠成”比喻一切条件都已成熟,事情即将顺利完成。

38、(白居易《忆江南》)

39、苏轼对联趣事八

40、宋·苏轼《广成子解》。瘠(jí急)土:贫瘠不肥的土地。稗(bài拜):稗子,生在稻田及低温地中形似稻子的杂草。这几句大意是:你种的是谷子,即使土地贫瘠,农人又懒得管理,它也不会变成稗子;你种的是稗子,即使土地肥沃,农人勤于耕作,也决不会长出谷子来。作者原意是说,品行端正的人在任何困难条件下也不会改变其正直的天性;而行为奸邪之辈即使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也本性难移。此名句对条件的作用,环境的影响估计不足,但对事物本性难改的取喻还是可取的。

41、见宋·苏轼《潮洲韩文公庙碑》。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本句大意是:韩愈的文章使古文从八代骈偶绮靡的衰颓文风中振兴崛起。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他针对六朝以来社会上长期广泛流行的骈俪文体及形式主义文风,大力倡导形式与内容统一、适于表达思想感情的单句散行的散文。这一运动取得丁巨大的成功,改变了几百年来骈文几乎独霸文坛的局面,开拓了文章写作的新道路,无论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以苏轼称赞他的文章是~。此句和清人刘熙载说韩愈“文集八代之成”(《艺概·文概》),都是对韩文的高度评价。

42、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水龙吟》

43、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苏轼

44、见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无所不至:无所不用其极。《论语·阳货》:“苟患失之(指失去富贵),无所不至矣。”伪:伪诈,欺骗。这两句大意是:一些人为了争权夺利,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但上天是不容许他们这样伪诈的。这两句可借以说明:有些人为非作歹,为所欲为,但天理难容,最终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4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6、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47、苏轼面前王琪愧

48、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苏轼

49、懒同蝴蝶为春忙。

50、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5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2、口腹之欲,何穷之有?苏轼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

5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54、慎重者,始若怯,终必勇;轻发者,始若勇,终必怯。——苏轼

55、据说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才貌双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时名传京华。许多皇亲国戚、公子王孙求婚者络绎不绝。

56、东坡吃草

57、苏轼听完,哈哈大笑,连声称赞黄庭坚:“鲁直高明,不愧有千里之才啊!”

58、前尘往事断肠诗,侬为君痴君不知。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间多情痴。——苏轼《无题》"

5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60、黄庭坚笑了笑,说道:“稍等一下,老兄,我先看看光景。”他抬头向远方张望,只见不远处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几株柳树,长长的柳丝垂向水面,随着阵阵清风在轻轻飘荡。柳荫下,坐着一位老渔夫,他手握着长长的鱼竿,正在钓鱼。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61、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苏轼

62、——苏轼

63、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现书。《李氏山房藏书记》——苏轼名言

64、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苏轼

65、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物有深意,故遣幽人在空谷——苏轼

66、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6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8、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答谢民师书》

69、公子归来燕燕忙。

70、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志林十三首》

7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前赤壁赋》

7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陶渊明

73、心正则笔正。《书唐氏六家书后》

74、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75、水流东坡诗

76、秋雨晴时泪不晴。

77、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

78、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79、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陶潜《拟挽歌辞》

80、苏东坡等三人去九江二门赶考,因发大水耽误时日,应考迟到。考场的门卫不让进,以对对子相刁难,出对曰:

81、苏东坡望着老翁的`背影,思前想后,甚是惭愧。他终于从老翁的话中悟出了真谛,立即提笔来到门前,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各加了两个字,使对联变成为:

82、头虽长低气不屈。?——苏轼

83、发奋识遍天下字

84、佛印的反应很快,他立刻拿出那把题有苏轼诗句的扇子,浸到河里,也是大声说道:"水流东坡诗!"

85、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也。《与谢民师书》

86、黄庭坚灵机一动,立刻想出了下联:

87、在杭州的时候,苏轼听说有一座寺里的方丈品行不端,就决定微服私访,去会会这个方丈。就这样,苏轼来到了这座寺庙。不想那方丈认识苏轼,一看苏大人光临,他很兴奋,毕恭毕敬地接待了苏轼。

8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89、游览完毕,方丈请苏轼题字。尽管苏轼心中非常厌恶这个方丈,可是,架不住那个方丈的苦苦哀求,于是,苏轼灵机一动,提笔写下一副对联“日落香残,去掉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意马牢拴。”。

90、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苏轼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9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92、立志读尽人间书

93、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

9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95、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

96、佛印一看就明白苏轼的意思,“河上”的谐音是“和尚”,“狗啃河上骨”意思就是笑话我,狗在啃我的骨头啊。

97、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苏轼

98、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苏轼经典语录

99、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柳氏二甥求笔迹二首》

100、说完,苏轼看着黄庭坚,笑着说道:“老弟,该你了”。黄庭坚心里很明白:这不是让我下棋,这是在考我对对子啊。

101、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102、见宋·苏轼《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这里指孔子。赤子:幼子。这两句大意是:孔子看到天下得不到治理,感到就像自己的孩子在水火之中一样焦急。《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其欲得君以行道,可谓急矣。”~表现了孔子看到天下动乱,百姓痛苦,因而忧心如焚,急于推行仁政的急切心情。可用于表理爱民如子的恻隐之心。

103、(杨慎《临江仙》)

104、有一天,苏轼闲来无事,就去金山寺拜访佛印禅师。敲门之后,佛印的一个弟子来开门。都是熟人,苏轼一点也不客气,傲声道:"秃驴何在?"

105、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

106、北宋词人张先,字子野,喜作慢词,其词以描写男女之情见长。他曾因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坠轻絮无影”这三个别致的句子,获得“张三影”的雅号。他晚年退居乡间后年逾八十,家中尚蓄有歌妓。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赠了一副对联:

107、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李氏山房藏书记》

108、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

10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10、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111、最糟糕的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受到错误志向的阻碍而不自知,真到摆脱了那些阻碍时才能明白过来。——歌德

112、张先得联,亦制一联,写道:

113、笔底才华少,

114、方丈虽然不懂对联的意思,但是他知道这是苏轼的墨宝,就将这副对联悬挂在最显眼的地方,来显摆自己的文雅。

115、文起八代之衰。《潮洲韩文公庙碑》

116、王琪很得意,把他挂在墙上,扬言“有能挑剔一字着,愿以十金相奉。”三天过去了,没人挑出毛病。又过了三天,还是没有动静,王琪更是神气十足。谁知到了第八天晚上,苏东坡来串门,看了对联沉吟不语。王琪故作谦虚地说:“久仰尊师大名,如雷贯耳,晚生诚望指教一二。”苏东坡开门见山:“好是好,只是十干一叶啊。(指干万条,叶千片,有失比例)”王奇一听,不觉瞠目结舌,羞愧地摘下对联,扔到了字纸篓里。

117、这副对联,对自己做了表白,且韵词俱佳,深为东坡所赞赏。

118、见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寿:长命。元气z精神。这两句大意是:人寿命的长短在于他的精神.而国运的长短在于社会风俗。人的寿命与其精神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精力旺盛,意志坚强。就不会为困难吓倒,不会为疾病屈服。国家的盛衰兴亡与民风民俗的关系至为密切。若民风淳朴,国家自然崇尚节俭.则人民可以体养生息.发展生产。若民风浮靡。社会习尚追求享受.好逸恶劳.国家就危险了。可以此说明国家兴亡与社会风俗关系甚为密切,强调教化的重要。

119、苻坚初为东海王时,杀苻生自立,称大秦天王。秦王苻坚企图征服南方的东晋王朝。他在全国大规模征兵,当有了80万大军时,他得意地说:“东晋很快就会被我征服了。”可是,大臣石越劝苻坚说:“虽然我们现在兵多将广,但晋军有长江天险可守,我们未必能取胜。”苻坚傲慢地笑道:“东晋虽有长江之险,却非牢不可破,以我军之盛,把马鞭子投入长江,足可截断其水流。”遂于第二年亲率大军攻晋,大败而还。

120、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陶渊明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121、苏轼讽刺和尚

122、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潮州韩文公庙碑》

123、养生治性,行义求志。——苏轼

12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

125、胸中韬略无穷。

126、苏轼文学才华极高,很喜欢写对联,下面奉上十个有关他的对联趣事。

127、一炬有燎原之忧,而滥觞有滔天之祸。《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

128、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苏轼名言

129、苏轼一听,立马止住了狂笑,“诗”与“尸”也是谐音,佛印更是个狠人啊!

130、(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31、联中引用了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元代发展为曲剧《西厢记》)的故事,将张先比作拈花惹草的张秀才。

132、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贺新郎》——苏轼名言

133、苏轼对联趣事二

134、诗人老去莺莺在,

135、笔底才华少有,

136、断蛇不死,刺虎不毙,其伤人则愈多。《续欧阳子朋党论》

137、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38、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

139、一叶小舟,载着三四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

140、一片西风作楚声,卧闻落叶打窗鸣——苏轼

141、东坡将此联示与来者,并说:“小妹脸长额高,相貌丑陋,是不敢高攀。”方某也就不再强求了。

142、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43、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策别十六》

144、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

145、见宋·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茫茫:完全不知道的样子。思量:思念,记挂。这几句大意是:十年来生死阻隔,谁也不知道谁的景况。不必有意识地思念,心中自然难忘。这首词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而写的。当时,苏轼因政治失意而离开京师,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作知州,王弗辞世已有十年。二十一年前,十九岁的苏轼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夫妇之间十分恩爱。可是,王弗二十七岁时便在汴京去世,次年归葬于四川祖茔,这对苏轼是一个很大的精神创伤。十年以后的正月二十日夜,苏轼又梦见了念念不忘的爱妻,醒来后写下了这首记梦词。~几句是词的开头。“十年”写诀别时间之久;“生死”从妻、我两方着笔,一在人间,一在黄泉,生死阻隔;“两茫茫”写音信渺茫永无相见之日;“不思量,白难忘”用寻常之语,道深长之情。“不思量”是自我宽慰的话,既然不能起死回生,那就忍痛节哀,好自为之吧!但感情却不肯听命于理智的指挥,妻子的音容笑貌早已深深地刻印在自己的记忆里,要忘悼她,不思量,谈何容易!明明作者十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亡妻,却偏从“不思量”着笔,再反跌出“自难忘”三字,大大突出了刻骨铭心的感情力量,笔势也显得摇曳跌宕。

146、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学士院试孔子从先进论》

147、与长江有关的历史典故:

148、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149、见宋·苏轼《策别十六》。养:养护,调养。逸:安闲,休养。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使自己既能够得到休养,又能够经常劳动。身体常安逸,则易怠惰失神,血脉不畅;劳动过度,则又会神形疲惫,这些都不利于身体健康。正确的作法应是有逸有劳,劳逸结合,使身体一张一弛,既能得到休息,又能得到锻炼,如此调济,方能身体康健。这两句可用于说明必须劳逸结合,劳逸适度,人才能健康长寿。

150、苏轼妙对进考场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151、这次,他依然端详了好久、好久,并发誓,要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永不自傲。从此,他手不释卷,朝夕攻读,虚心求教,文学造诣日深,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博得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盛誉。

15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53、战士自有战士的抱负:永远改造,从零出发;一切可耻的衰退,只能使人视若仇敌,踏成泥沙。——郭小川

15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55、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苏轼

156、《投鞭断流》

157、小恶不容于乡,大恶不容于国。——苏轼

15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59、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160、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61、人生识字忧患始。

162、苏轼的诗词励志名句

163、苏小妹难和尚

164、博现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杂说·进张琥》

165、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议学校贡举状》

166、见宋·苏轼《后赤壁赋》。这两句大意是:山高大便衬得月亮小,水退落石头就自然露出。此名句原是描写自然景色,由于它警约而暗含哲理,后人常以之阐发道理。尤其是“水落石出”一句(欧阳修《醉翁亭记》也有“水落而石出者”之语),流传过程中意义逐渐定型,成为比喻到了一定时候事情真相便会彻底明白的成语。

167、有一天,苏东坡的政敌、权臣的儿子方若虚,也送上几篇诗文前来求婚。苏小妹仔细看过诗文后,提笔批一联于文尾曰:

168、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刑赏忠厚之至论》

16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70、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

171、一篇向人写肝肺,四海知我霜鬓须——苏轼

172、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173、两句现在可借用来说明作官、为人都应清廉不贪,不是为我所有的东西,再微小也不能苟取。

17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75、(李白《望天门山》)

176、故人应在千山外,不寄梅花远信来——苏轼

177、江山如画,一时多豪杰——苏轼

178、苏东坡(1037-1101)自幼天资聪颖,在饮誉文坛的父亲的悉心教育和耐心指导下,他逐渐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很有一股子"打破砂锅纹(问)到底"的劲头。经过几年的奋发努力,他的学业大有长进。小小年纪,就已经读了许多书,渐能出笔成章了。父亲的至亲好友看了,都赞不绝口,称他是个难得的"神童",预言他必是文坛的奇才。

179、志量恢弘纳百川,邀游四海结英贤——苏轼

180、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181、恃大而不戒,则轻敌而屡败;知小而自畏,则深谋而必克。《策断二十四》

182、叶垂千口剑,

183、人行犹可复,岁月哪可追?——苏轼

18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苏轼

185、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上神宗皇帝书》

186、愁似鳏鱼知夜永,

187、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188、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189、苏轼改联诓权贵

190、敕法以峻刑,诛一以警百。《论河北京东盗贼状》——苏轼经典语录

191、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书(黄子思诗集)后》——苏轼经典语录

192、纪纲一废,何事不生?——苏轼

193、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194、东坡一看大吃一惊,担心触怒权臣,惹出是非。他急中生智,模仿小妹笔迹,在批联后加上两个字,变成:

195、服人以诚不以言。《拟进士对御试策》

19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197、宋·苏轼《谢馆职启》。名重:名望过大。于实:于事物的实际。副:符合。论:议论。疏:疏远,不为所容。这两句大意是:个人名望过大,难于与实际符合;非凡超俗的议论,常为世人所不容。嘉祜六年(公元1061年),苏轼经欧阳修推荐,参加制科考试,宋仁宗在崇政殿亲自御试。试前,苏轼上了二十五篇《进策》,二十五篇《进论》,御试时又有《御试村科策》一篇。他在这些文章中系统提出了自己的革新主张,言词激烈,击中时弊,很受仁宗赏识,仁宗高兴地说:“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指苏轼、苏辙)矣!”苏轼文章遂擅天下。但苏轼清醒认识到~,深盛危粟。正是他的这些议论,后来成为政敌攻击的对象,也成了他在神宗朝、哲宗朝屡遭贬斥的根源。

198、少年苏东坡在一片赞扬声中,不免有些飘飘然起来。他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颇有点自傲。一天,他洋洋自得地取过笔墨和纸,挥毫写下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他刚把对联贴在门前,有位白发老翁路过他家门口,好奇地近前观看。这位老翁看过,深感这位苏公子也太自不量力,过于自信了。

199、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陶渊明

200、(王维《汉江临眺》)

201、天下大治,千载一时——苏轼

20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经典语录

20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04、冤者获信,死者无憾。《宋子仪大理寺丞》

205、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广成子解》

206、见宋·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蹙(cù促):收敛,折皱成团。浮花浪蕊:指春天轻浮、艳冶的桃、杏之类的花卉。这几句大意是:含苞半开的石榴花像折皱收束的红巾,专等着轻浮艳冶的花儿朵儿都凋谢净尽,才吐露自己的秾艳和幽芳,来陪伴佳人度过寂寞的时光。苏轼的《贺新郎》是一首托物取喻,寄意高远的写景咏物词。词的上片写夏日深院,幽居着一位冰清玉洁,孤寂无依的佳人。下片咏石榴花,把咏物和写人结合起来,亦花亦人,既写出了花之态,也写出了人之神。~是过片三句,写榴花艳丽文静,自甘幽独,不肯与浮花浪蕊为伍,而情愿与孤寂的佳人作伴。在这里咏花与写人已融为一体,是花是人,难以分辨。读者从榴花的形象看到了佳人的身影,又从佳人的孤高透露出作者的不遇之感。词人用比兴象征的方法含蓄曲折地表达失意迟暮之感,这在词史上是富于独创性的。

20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司马迁

208、(杜甫《旅夜书怀》)

209、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

210、苏轼对联趣事四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211、苏东坡思考片刻,对曰:

212、末不可以强于本,指不可以大于臂——苏轼

213、谷太贱则伤农,太贵是伤末。《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

214、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是一位诗词书画都精通的全才,人们把他和苏轼并称为“苏黄”。黄庭坚也是一位善于做对联的高手,这两人见面,经常一起切磋对联功夫。

215、有一天,这老哥俩闲来无事,就在一棵松树下较量棋艺,下围棋。苏轼执白,刚下一子,巧了,一颗松子紧接着就掉落在棋盘上。过了一会儿,苏轼又下一子,一颗松子又跟着落下。苏轼盯着松子,若有所悟,就随口吟出了一句上联:

216、十年寒窗,读了八九卷诗书,干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217、修其本而末自应。——苏轼

218、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219、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题蓝田烟雨图》

220、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

221、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盲。《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222、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22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

22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前赤壁赋》

225、人生看得几清明。

226、苏轼对联趣事七

22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228、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肖伯纳

2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到此回。

230、见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这两句大意是:杨花像花又不像花,人们不知道珍惜它,任其飘零。杨花没有美丽的形态,没有撩人的色香,故无人观赏,无人怜惜,自落自飘。这两句一反常人对杨花的鄙薄,而以同情的笔触加以描绘,将杨花的坠落归于人们对它不珍惜,可谓别有新意。

23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232、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笔秃千管,墨磨万锭——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苏轼、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苏轼、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苏轼、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笔所未到气已吞——苏轼

233、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苏轼

234、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235、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236、出自宋代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

237、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38、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他的对联故事也很有趣。苏轼在父亲的熏陶下,小小年纪就读了许多书,在一片赞扬声中,不禁漂漂然起来,于是他写下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贴在门上。有一个老翁路过看到了,不以为然,两天后,老翁拿一本书向苏轼请教,上面的字苏轼一个也不懂,苏轼为自己的骄傲自大感到脸红了,于是把对联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39、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240、善用兵者先服其心,次屈其力,则兵易解而功易成。《乞诏边吏无进取及论鬼章事宜札子》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

24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42、苏轼对联趣事三

243、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送任伋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苏轼经典语录

24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轼

245、夕阳无语燕归愁——苏轼

246、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陶渊明

247、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归去来辞》

248、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

249、欲立非常之功者,必有知人之明。《拟进士对御试策》——苏轼经典语录

250、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

251、干耸万条枪。

252、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53、水到渠成,不须预虑。《答秦太虚书》

25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苏轼《望江南》

255、举大体而不论小事,务实效而不为虚名。——苏轼

256、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257、小弟子一听,来者不善啊,他淡定地指了指远方正在吃草的一群牛,朗声回答:"东坡吃草!"

258、苏轼对联趣事十

259、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文说》

260、名重则于实难副,论高则与世常疏。《谢馆职启》——苏轼名言

26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262、(杜甫《登高》)

263、苏轼对联趣事一

264、苏轼对联故事六

265、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发鸠山。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

266、(李白《渡荆门送别》)

267、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268、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26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27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

转载请注明:分享大师-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 关于苏东坡的名言名句和故事-集合270句

    友情链接: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