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为方便下次访问,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大家收藏(Ctrl+D)我们的网址!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百度搜“分享大师”!
2684416

王阳明主要事迹-通用37句

王阳明主要事迹

1、弘治十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年),王阳明“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庚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2、七月一日,宁王挥师东进,围攻安庆。王守仁遂从吉安出师,在樟树镇集合临江、袁州等数府的兵马北上。当时有人建议引兵蹑叛军之后,以解安庆之围,王守仁反对说:“九江、南康都已投降宁王,我军如果越过两城直向安庆,敌军必然回师死战,对我们反而不利。不如直取南昌,逼迫叛军回师,安庆之围自解。”当时南昌守备甚严,郊外还有一支叛军作为呼应,王守仁先袭破郊外叛军,进而全军齐发,黎明即抵南昌城下,城中震动。官军乘机登城,一举克定。入城后,王守仁果断下令诛杀掠夺百姓的乱兵,迅速安定了人心。

3、王天叙“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所著有《竹轩稿》《江湖杂稿》行于世”,是一位文化修养出众的豪放之士,常随祖父读书的王守仁不仅在学问上受益于他,性格也颇与祖父相似。十五岁时,王守仁“出游居庸三关,即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询诸夷种落,悉闻备御策;逐胡儿骑射,胡人不敢犯。经月始返”,举止类乎将门子弟。

4、正德五年(1510),刘瑾被武宗处死,先前为刘瑾所打击的官员都得到起复,王守仁因此得任庐陵县知县,在任半年有余,改南京刑部主事,旋留京师任吏部主事。此后,王守仁连升本部员外郎、郎中,不久迁南京太仆寺少卿,改南京鸿胪寺卿,进入了升迁的“快车道”。

5、王阳明(1472-1529)汉族。名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朱熹后的另一位大儒,“心学”流派创始人。

6、正德十一年(1516),四十五岁的王守仁升任左佥都御史、南赣汀漳巡抚,管辖江西的南安、赣州,广东的韶州、南雄,湖广的郴州,福建的汀州、漳州等府。当时,这一地区“系江湖闽广边界处,高山大谷,接岭连峰,昔人号为盗区”。究其原因,一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二是流民丛杂,难以约束。

7、弘治十八年(1505),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宠任太监刘瑾等。正德元年(1506),给事中戴铣、御史薄彦徽等参劾刘瑾,刘瑾下令逮捕戴、薄等二十余人,予以杖责。王守仁上书请救,也被列为“奸党”,不仅被廷杖四十,还被远谪为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的驿丞。当时的贵州是土司林立的边远之地,条件非常艰苦。王守仁到龙场时,当地是这样一番景象:

8、一日,诵竹轩公(即王天叙)所尝读过书。讶问之。曰:“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9、武宗去世后,世宗(即嘉靖帝)即位,江彬等权幸被清除。然而在世宗朝初年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下,王守仁还是屡遭攻讦。嘉靖元年(1522),心力交瘁的王守仁丁忧去职,直至嘉靖六年(1527),因广西田州土司叛乱,时任总督征讨不利,才被重新起用。到广西后,他招抚了叛军,又征讨断藤峡。奏捷之后,朝中大臣却“诋守仁征抚交失”,不加赏赐,虽有人为王守仁诉功,世宗仅“报闻而已”。

10、弘治十二年(1499),王守仁考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兵部主事等职。如果按照正常的升迁路线,他应该一边从事公务,一边等候升职的机会。然而此后的一次朝争,将他的命运完全改变了。

11、当叛乱初起时,大臣多惶恐不安,唯有兵部尚书王琼说:“王伯安居南昌上游,必擒贼。”后来果然被他言中。然而王守仁虽建大勋,却被武宗的宠臣江彬等嫉妒,当武宗率军抵达南方后,江彬便屡次向武宗诬告他有反意。幸而武宗还算清醒,反驳道:“王守仁学道人,闻召即至,何谓反?”这才没有使这位有功于明室的名臣无辜受祸。

12、弘治五年(1492),二十一岁的王守仁得中浙江乡试,此后两应会试不第,遂拾起少年时的兴趣讲习兵法。钱德洪说:

13、王阳明  生于1472年10月31日,卒于1529年1月9日。弘治十二年,举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以倡明圣学为事”。正德元年(1506年),一度被权宦刘瑾排挤,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到龙场。正德五年(1510年),升江西吉安府庐陵县知县。正德七年(1512年),从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升授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平定漳州詹师富、大帽山卢珂、大庾陈日龙、横水谢志珊、桶冈蓝天凤,浰头池仲容等匪徒暴乱。  正德十四年六月,率部镇压福建地方叛乱,于丰城途中获悉宁王反,即返吉安起义兵,水陆并进捣南昌,连下九江、南康、费时35天,平叛擒宸濠。九月抵杭州献俘,因宦官许泰、张忠谗言,非但无功,反遭诬获咎,太监张永设法得以免祸,即称病居西湖净慈寺、九华山诸寺院。  正德十六年初,始于南昌揭示"致良知"学说,终完成"心学"体系。六月升南京兵部尚书,九月归姚,会74弟子于龙泉山中山阁,指示"良知"之说,十二月被封为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但不予铁券,岁禄亦不给。此后6年多,丁父忧,服满亦不召用,专事讲学。嘉靖四年(1525)九月,在余姚中天阁讲学,门人300余,并作《中天阁勉诸生》文书于壁。  嘉靖六年五月,受命镇压思恩、田州、八寨、仙台、花相等地瑶族、僮族叛乱,翌年秋平定。时肺病剧发,十月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1529年1月9日,戊子年甲子月戊子日)卒于江西南安青龙浦舟中,享年56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阳明全书》)行世。  隆庆二年,皇帝再诏赠为“新建侯”,谥“文成”,颁铁券。穆宗皇帝在券文中说:“两间正气,一代伟人,具拨乱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赏,朕甚悯焉!因念勋贤,重申盟誓。”

14、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因病情已重,上书告归,回家途中病逝(时间为公历1529年1月9日),去世地点正是他曾抚治过的南安府,时年五十七岁。其丧过江西,军民感其德,无不缟素哭送。然而在朝廷中,对王守仁的攻击正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15、宁王得知南昌告急,即刻回援,与官军战于黄家渡,不利。次日,叛军又来攻,官军一度小败,有些士卒临阵逃跑,此时王守仁斩逃卒以徇众,三军复振,遂破叛军。又次日晨,宁王正整顿军队,王守仁已派出部队火攻敌船,叛军因此大溃,主要首领自宁王以下都被擒获,叛乱遂平。此时距叛乱爆发才三十五天,明武宗亲自率领的平叛部队尚未从京城出发,而王守仁所部仅是临时凑集的地方部队,各部队的指挥者又多是文官,竟能成就大功,实在令人惊讶。这也是王守仁最受后世称颂的一次军事行动。

16、从王阳明的事迹。许多人批判王阳明是身心之学,孰不知他所做之事那些人一辈子都做不来一件。江西剿匪,平定朱宸濠叛乱,平定思恩叛乱都是一等一的事。如果说这样都是出世,那何为入世?

17、(弘治)十年丁巳。……是年先生学兵法。当时边报甚急,朝廷推举将才,莫不遑遽。先生念武举之设,仅得骑射搏击之士,而不能收韬略统驭之才。于是留情武事,凡兵家秘书,莫不精究。每遇宾宴,尝聚果核列阵势为戏。

18、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被封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王守仁当时正奉命到福建查办兵变事件,中途听说宁王叛乱,遂一面上书皇帝,一面联络江西各地官员,准备平叛。由于叛军声势浩大,王守仁假造了多份朝廷公文,宣称各地精兵将陆续调赴江西,又离间宁王和谋士、将领的关系。宁王既害怕朝廷真的早有准备,又怕部下生变,乃迟疑不决。王守仁因此争取到了十余日的准备时间。

19、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离职守。帝大怒,下廷臣议。……帝乃下诏停世袭,恤典俱不行。

20、王阳明自小对军事感兴趣,熟读兵书,深谙战事,这些才能在剿匪过程中也派上了大用场。正德十二年(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诈退后突然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王守仁首战告捷,向明廷奏请了更大的实权,得以便宜从事。七月,明军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一系列胜利之后,明政府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王守仁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自此,南赣匪患基本平定,几十年来困扰明廷的大患终于解决。

21、回到中原后,王阳明开始着手整理自己的思想,并逐渐形成了“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核心思想。

22、个人认为是入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23、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与居夷人鴃舌难语,可通语者皆中土亡命。旧无居,始教之范土架木以居。

24、他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受到日本、朝鲜等国家的推崇和学习。

25、从反对佛学。《传习录》中有一篇文章写他的学生向他请教佛学,被他训斥。佛教是出世,那么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理解王阳明是入世。

26、王华对于儿子的豪气颇感头痛,甚至斥之为狂,然而王守仁却成功地将这种豪放性格升华为宽广的胸怀、远大的志向以及刚毅果断的处事风格。如他曾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老师回答:“惟读书登第耳。”王守仁听后反驳道:“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少年人能有这样的气魄,就连其父王华闻知后都感到惊喜。

27、王守仁自幼受到祖父王天叙的影响,王门弟子钱德洪在《王阳明年谱》中记载了这样的事迹:

28、创立“阳明学”

29、王阳明身为一介书生,却亲上战场,用兵诡谲,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自此声名大振,后来还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一共平定了江西六个州,几乎为大明王朝立下不朽的再造功勋。

30、王守仁到江西到任后,得知官府中有不少人被盗贼收买,成为盗贼的耳目,随时将官府决策消息暗通匪帮。王守仁于是从年老狡猾的仆役开始调查,果然抓到了暗藏其中的“内贼”。消除了官府中的暗谍后,王守仁着手对匪帮采取措施,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赦免了暗谍们的罪过,让他们前往匪贼之中打探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

王阳明主要事迹

31、王守仁到任后,将民户每十家编为一牌,互相监督,防止吏民与“巨寇”勾结;同时,他又选练了一支少而精的民兵作为机动兵力,以随机应变。借助这些措施,王守仁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平定了盘踞当地数十年的诸多山寨,也因此被视为文臣中的知兵之士。

32、此时边疆多有战事,王守仁既有报国之志,遂致力于学习军事理论。虽然他的谈兵没有受到时贤重视,也没有得到实践机会,但却为他日后从事军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3、他曾经担任过官职,但由于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有所牵连,被贬至边疆。在边疆期间,他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民情风俗和社会现实,并将这些体验运用到了他的哲学思想中。

34、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守仁“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而从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恐其怀抑郁,则与歌诗;又不悦,复调越曲,杂以诙笑,始能忘其为疾病夷狄患难也”。正因他胸怀旷达,虽在谪居之中,却越来越受到当地官员、民众的尊重。

35、王阳明(1472年-1529年),字仲弓,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的思想被称为“阳明心学”。王阳明早年曾经历过数次失意和挫折,但始终没有放弃自我追求和不断探索思想的决心。

36、此时,王守仁的功绩被批评、轻视,学说也被诋为“伪学”,连应有的饰终之典都被取消。看起来,他几乎要在历史长河的浪花中消失了。然而历史终究是公平的,世宗去世后,其子穆宗继位,王守仁又重新被人想起,“廷臣多颂其功”。于是,穆宗诏赠王守仁为新建侯,赐谥文成。隆庆二年(1568),又以其子王正亿袭新建伯爵位。被人为扭曲的历史,终于还是在王守仁去世四十年后重新被纠正过来。

37、从王阳明的学生。他的学生像王艮等奔走在百姓之间,传播阳明心学。而且他的学生像徐阶等在朝廷做官,造福一方百姓。

转载请注明:分享大师-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 王阳明主要事迹-通用37句

    友情链接: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