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为方便下次访问,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大家收藏(Ctrl+D)我们的网址!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百度搜“分享大师”!
2689206

孔子的论语12章意思【117句文案】

孔子的论语12章意思

1、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

2、、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译文:孔子站在河边上说:“过去的如此夫,日夜不停地流去。”

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5、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

6、译文: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7、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8、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寓意:时间紧迫,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10、【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11、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1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3、【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

14、《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共20篇,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5、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6、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7、寓意:学习是件快乐的事。只有把学习视为乐趣,我们才能学得更好。

18、《论语》十二章经文是,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20、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1、道理:要注重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

22、译文:子夏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爱在里面了。”

23、寓意:讲学习方法,讲学习的乐趣,讲个人修养学习要温故而知新,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究探讨学习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24、寓意:学者们十分重视道德修养,注重查清和填补空白,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最好。

2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26、寓意: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愿意学习,生活在贫困和满足中。不管我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们都应该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27、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

28、译文:孔子说:“三军可夺帅啊,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9、启示:这章经文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君子,其内心应该是坦坦荡荡的,不应有私心杂念,对外的表现是无忧无惧的。怎样做到无忧无惧,就要经常从内心反省自己,有没有过错,若有,就立即改正,只有这样,心中才无愧疚,才能不忧不惧。这是君子的处世原则,也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准则。

30、【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孔子的论语12章意思

3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32、孔子难道不明白这一点吗?甚至在世界范围内被承认为最伟大思想家的他当然是明白的。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想要做的一切。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恰恰也就是他最动人的地方。

33、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34、孔子在河岸上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35、道理:学习是快乐的事,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探讨,要有个人修养。

36、寓意: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

37、论语12章是《论语颜渊篇》,第四章经文是:

38、原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39、【启示】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

40、这章经文的主旨是,礼的运用尚和尚中,以无过无不及的中道为最后。但是在具体过程中,一味的求和气,不用礼来节制,这也是不可行的。

41、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42、礼的应用,贵在中道。

43、寓意:要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想、多问。

4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4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46、寓意:学习方法不仅要强调“温故而知新”,而且要强调“知新”和新旧知识的融合。

47、十二章中的句子大多和学习、为人有关,具有非常强的教化作用。真正看比较全的《论语》的话,会发现以教育人为目的的语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我想那个时代,是开启了底层的社会民众对于改变天下大势的理想之门,不过遗憾的是,这道大门之后的路径,是从千百年后的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之后,才得以铺就的。孔子周游列国,有一种布道的感觉。但这种布道在当时的时代看起来,是失败的。对他许以官位和物质的人很多,但真正愿意按他所说的来做的人少之又少。这其中的原因,恰恰体现出孔子以及那些和他一样的思想家的无比伟大。

48、译文:孔子说:“学而时练习的,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9、译文: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从心到身自由运作,而又不越出应有的规矩。”

50、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52、寓意:每个人都应该有雄心壮志,坚定信念,坚持不懈。

53、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4、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5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58、孔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年轻时善于思考学习,年老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万事万物有它自己的规矩和秩序,人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应有的付出,最终也收获应有的回报。春秋时期古代中国的奴隶制度迅速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却也使规矩对人的束缚力逐渐丧失。孔子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动乱无比的时代。他四处奔走呼告,希望人们重回正道,复兴灿烂的华夏文明。

59、【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60、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孔子的论语12章意思

6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62、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63、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4、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6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

66、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67、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6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9、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1、原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2、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7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4、原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75、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77、【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78、译文:孔子说:“饭疏食饮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79、【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80、我想,在那样一个时代,很少有一个成年君王是真正的很傻。所以他们应该明白孔子所陈述的理想社会的确是可以让百姓和乐国家齐心的良策。然而在那样一个战火纷飞,动乱不已的年代,比起大同社会,生存才是第一要务,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倾轧攻伐,没有物质、民力、军队,国家连基本的存在都无法保证。君王作为国家的主人,何尝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盛呢?但在那个时代,国家强盛最外显的条件就是它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存在力的强弱。

81、译文:孔子说:“好啊,回了!一筐饭,一瓢饮,在陋巷,人不能忍受这种忧虑,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好啊,回了!”

82、语文书中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8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86、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

87、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8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9、【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9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的论语12章意思

91、寓意: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仅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学习别人的弱点,反省自己是否有类似的问题。

9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93、主旨: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9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95、译文: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96、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97、寓意:贫穷是常见的,但个人的道德成长不应受到贫穷的限制。孔子崇尚扶贫、幸福、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98、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9、译文:孔子说:“三人行,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

100、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0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2、【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1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04、【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05、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06、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107、《学而》里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0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09、而要从这个角度提高国家的力量,必定涉及孔子所言的礼乐崩坏。那时候人们大多关注自己自己的生存,当我们的注意力几乎都放在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层面上时,秩序和文明难免受到践踏。说是君王们愚蠢到不倾听大师们的言论,倒不如说是时代的车轮从所有人身上强行碾过了。

110、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11、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12、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113、【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11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15、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16、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7、【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转载请注明:分享大师-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 孔子的论语12章意思【117句文案】

    友情链接: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