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为方便下次访问,快速获取最新爱奇艺会员,大家收藏(Ctrl+D)我们的网址!爱奇艺VIP每小时更新,百度搜“分享大师”!
2707604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266句优选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1、溽[rù],湿也,土之气润,故蒸郁而为湿;暑,俗称龌龊,热是也。

2、一候水始冰:水已经能结成冰;

3、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

5、霜降向人寒,轻冰淥水漫。

6、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7、“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其中一候所对应的花信为桃花,二候为杏花,三候为蔷薇。

8、二候,天地始肃。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骄盈要收敛的季节。

9、《雨水正月中》

10、“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春分前五日玄鸟至,中五日雷乃发声,后五日始电。

11、过了暖气回升的立春,雨水就来了。《礼记·月令》记载,“始雨水,桃始华”。雨水标志着降雨开始,且雨量慢慢增多,农家也开始了早春的播种。

12、相逢问蚕麦,幸得称人情。

13、一候苦菜秀:小满虽然预示着麦子将熟,但毕竟仍然处在一个青黄不接的阶段。在过去,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往往以野菜充饥。食苦菜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苦菜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埤雅》以荼为苦菜。《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莱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14、【雨水】

15、《云笈七签》曰:“以立春日清晨,煮白芷、桃皮、青木香三汤沐浴,吉。”

16、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17、立春常与年相交,故而在暖阳中迎客探友,把酒言欢,实为人间一大美事。

18、借问酒家何处有,

19、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20、送春曾款,忍对西风,持赠赋离席。

21、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22、“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白露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23、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先是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最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三花一开,春满枝头,春意盎然,绿意萌动。

24、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25、“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春天的风,清明的雨,此时节,阳光明媚,惠风和畅,杏花微雨,桃李争艳,天下皆春。尤其在我国江南,清风细雨构成一幅诗意清新的民俗水墨画。

26、陟是上升的意思,鱼儿因为水温渐暖,就竞相浮游到水面,因水中仍有未融化的碎冰,在岸上看来就如同鱼儿背负着冰块在水中游。

27、时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28、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一候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

29、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30、前候湿暑之气蒸郁,今候则大雨时行,以退暑也。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31、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

32、何处寒林,想经霜颜色。

33、一候温风至:小暑时节,大地上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风中都带着热浪;

34、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35、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36、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37、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38、一阳复始,大地回春。冬至日,阴气尽,阳气生。所以人们又常把冬至列为二十四节中第一节气。冬至过后,春天便开始悄然酝酿了。

39、二候鹊始巢:喜鹊在这个节气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了;

40、小暑:《夏日》

41、二候鸣鸠拂其羽:谷雨后五日,鸣鸠拂其羽。鸠即布谷鸟。鸠鸣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它“家家种谷”的呼唤。

42、译文: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43、一候雷始收声。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天气也逐渐阴冷寒凉。

4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45、一候鹿角解:

46、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47、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48、小满:《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49、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50、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彤云高下影,鴳鸟往来声。

52、《立春日酬钱员外曲江同行见赠》

53、大暑:《晚夏》

54、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

5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56、“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春分在中国古历中的记载为:“春分前三日,太阳入赤道内”。

57、《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58、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59、“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和“三候,王瓜生”。所谓“初候,蝼蝈鸣”中的蝼蝈,蝼蛄也,适宜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随着蝼蛄的鸣叫,表示夏天的味道浓了。

60、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61、“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这是摘自宋人仇远关于立冬的诗句。迟到的缕缕秋雨携来了微寒,还没有霜(也许是飘雨的缘故吧),庭前院落里的树叶半青半黄,还在变色,秋天还没有彻底过去。

62、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63、东风送暖,开始化解大地上的寒冷与冰冻。

64、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

65、三候半夏生:

66、芒种:《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

67、立冬日作

68、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

69、怀袖冷、闻香乍省,自花时、红妆漫识。

70、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71、二候:土润溽暑

72、宋朝·苏辙

73、宋代:张栻

74、三候草木萌动,指的是再过五天,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75、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7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千百年的发展中,清明不仅是节气,同时还是节日。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清明的两大俗成。

77、三候荔挺出:“荔挺”为兰草的一种,也可简称为“荔”,也是由于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78、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79、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80、咏廿四气诗·立冬十月节

81、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82、细雨微风惊雷震,桃华布谷伴春耕。

83、立春第二侯:蜇虫始振

84、一候蚯蚓结: 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85、中应顺应节气的变化,在生活、行事当中遵循规则而来,不骄不躁,收敛神气,心情处于安定平静之中,以缓深秋肃杀之气。

86、春分日,阴阳相半也,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春已过半,常有祭祀活动,所谓“春祭日,秋祭月”,正是春分与秋分也。民间常有放风筝等习俗。

87、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88、但见农家犁田地,扬鞭为把老牛催。

89、[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

90、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91、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92、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93、秋分时节到来,人们在日常

94、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95、二候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也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96、三候雉始鸲:到了三候,野鸡也感到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97、立春第三侯:鱼陟负冰

98、惊蛰前五日桃始华,中五日仓庚鸣,后五日鹰化为鸠。此时大多地方都已进入紧张的春耕阶段,万物借着春雷复苏,开始生长。

99、尾犯·立冬前一日,伯勤惠木瓜,持以饯秋,颇饶风味。笑拈此解,以代琼琚

100、“鸿雁声声传消息,轻转飘洒满天涯”,雨水前五日獭祭鱼,中五日鸿雁来,后五日草木萌动。此时桃李含苞,樱花也跃跃欲放。

101、一候“虹藏不见”。古人认为天虹出现是因为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泰之故,而此时阴气旺盛阳气隐伏,天地不交,所以“虹藏不见”;

102、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

103、未有星辰能好雨,转添云气漫成虹。

104、三候鹰始鸷: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飞翔。

105、唐·元稹

106、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107、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108、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109、而“养羞”的解释则是:储藏食物。《逸周书·时训》中说:“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羣鸟养羞。”朱右曾校释:“养羞者,蓄食以备冬,如藏珍羞。”

110、二候“天气上升”。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

111、田种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112、路上行人欲断魂。

113、一候萍始生:谷雨之日,萍水始相逢。

114、唐代:白居易

115、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16、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117、二候蝉始鸣;

118、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9、明朝·刘基

120、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写的也很上挡次,请看原文: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接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决记心间:一月小塞接大寒,二月立春两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121、春光明媚,春风和煦,正是颐养身心的好时候,保健专家提示说,此时节养生保健应以养肝为主。遇事戒怒,不大悲大喜,要做到心胸开朗,心境平和,畅达情志;多出去走走,登高望远,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多吃柔肝养肺的食物,如荠菜,菠菜、银耳、山药等。

122、腐草为萤。曰丹良,曰丹鸟,曰夜光,曰宵烛,皆萤之别名。离明之极,则幽阴至微之物亦化而为明也。《毛诗》曰:熠耀宵行。另一种也,形如米虫,尾亦有火,不言化者,不复原形,解见前。

123、三候水泉动: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124、玄鸟即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山海经>上说,玄鸟是一种四翅鸟类,羽毛呈淡黄色,喜食鹰肉,性暴戾,居于平顶山。《诗经》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125、二候征鸟厉疾:而鹰集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最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觅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抗严寒;

126、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127、【立春】

128、南国的冬天来得要晚一些,即便立冬也还有浓郁的秋色。而在北国,农历九月就已万物萧条、落叶翩飞,雁影无踪、蛰虫无痕,凄风冷雨、寒霜冰雪了。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纬度跨度大,同一季节各地景象各异。

129、初候鸡始乳: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

130、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

131、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132、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133、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134、也就是说每隔5天是一候,寒露时间在阳历每年10月8~10日,所以我们在这个时间基础上加5天就可以推算出寒露三候中每一候的时间了。

135、寒露三候时间段:寒露三候是这样说的,寒露之日鸿雁来宾,又五日雀入大水为蛤,又五日菊有黄华。

136、节气美食诗句:立春吃春卷,雨水吃龙须饼,惊蛰吃驴打滚,春分吃春菜,清明吃青团,谷雨采茶食香椿,立夏吃鸭蛋,小满吃苦菜,芒种吃梅子,夏至吃面,小暑食新米,大暑吃仙草,立秋啃西瓜,处暑吃鸭子,白露饮米酒,秋分吃芋饼,寒露吃芝麻,霜降吃柿子,立冬喝鸡汤,小雪吃腊肉,大雪喝粥,冬至吃饺子,小寒喝腊八粥,大寒吃年糕。

137、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138、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

139、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140、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141、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142、立春第一候:东风解冻

143、近现代·陈洵

144、白居易•唐

145、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46、一候雁北乡: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147、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148、立春日沐浴方

149、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150、秋,具有“收藏”之意,过冬的动物开始储存食物。人类讲究秋收,一来以慰春耕收获之喜,二来亦是为来年一年的食物作准备。顺应节气的变化,此时的行事方法,忌“满”而宜“敛”,当收放自如,不宜太张扬。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151、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152、立冬即事二首元朝·仇远

153、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154、清明时节雨纷纷,

155、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156、春去春来春已半,韶华倾负倒春寒。

15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58、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159、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160、立冬闻雷

161、在古代,人们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戴胜降于桑。三候的意思是谷雨后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声声鸣叫,在田野里提醒人们要开始播种,进而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是蚕宝宝将要生长的信号。

162、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163、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

164、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

165、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166、岁首薄寒孕谷风,句芒唤醒暖阳升。

167、《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

168、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169、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70、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171、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172、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气的寒冷,万物的气息飘移和游离几乎停止。

173、北斗有七星,斗柄指节岁,从此沧桑变,不失物候延。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174、二候为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175、其中一候对应的花信为菜花,二候为棠棣,三候为李花。

176、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177、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三候“雉入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178、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179、三候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坚强、最厚。另外,大寒出现的花信风候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生于江南一带)”。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此时,像小寒一样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融,呈现出冰天雪地的严寒景色。

180、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181、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182、原为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183、“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立春日,阳气上升,万物更生,开启新岁。前五日,东风解冻,中五日蜇虫始振,后五日鱼陟负冰。

184、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185、一候,凉风至。西方凄冷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的热风。

186、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187、虾蟆蛱蝶偏如意,旦夕蜚鸣白露丛。

188、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但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大地回暖。

189、白露即为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简单实用的药膳、食疗应该更为实用一些。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吃些人参、百合、杏仁之类的东西。喝些清茶。另外,春捂秋冻是一条经典的

190、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191、二候鸿雁来,指的是五天过后,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192、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193、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194、保健要诀。但是,早晚温差大就应该及时添加衣被,以免受寒。

195、二十四节气,顺天应时,以候其律,是我们祖先探索自然宇宙的智慧结晶。历经千年,它依旧是我们推敲岁月变更,行事农业俗成的准规。

196、《清明》唐代:杜牧

197、三候,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有诗《立秋》曰: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

198、一候獭祭鱼,指的是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捕捉到鱼后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199、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露,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200、世界上萤火虫约有二千多种,分水生与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

201、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202、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203、关于24节气的诗句很多,我认为朗朗上口,比较驰名的有唐代杜牧的《清明》。原文:

204、所以整体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但在升温的同时也会有“倒春寒”的现象出现。

205、《小雪》——唐代戴叔伦

206、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207、“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惊蛰如其名,春雷始鸣,藉此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208、春心暗把风鸢寄,莫到清明楚梦残。

209、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10、立夏的到来,在天文学上表示即将告别春天,夏天就要开始,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211、东风解冻生春水,物候从新雁北归。

212、二十四节气(24solar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213、《立秋》——宋代刘翰

214、还有宋代陆游的立夏《幽居初夏》,原文: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呜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笫一花。叹息老车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还有24节气诗,"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乍雪雪冬小大寒。″还有二十四节气歌,原文是:打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纳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忙打靛,处暑动刀镰。白露忙割地,秋分把地翻。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215、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216、白露:《月夜忆舍弟》杜甫

217、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古诗很多,现选几首以飨读者:

218、立春偶成

219、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220、来人莫问今年志,且饮屠苏酒一盅。

221、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222、二候虎始交:由于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正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所以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223、二候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根据这些古籍的著述,所谓靡草应该是一种喜阴的植物。小满节气,全各个地开始步入夏天,而靡草死正是小满节气阳气日盛的标志。

224、三候,禾乃登。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意思就是开始秋收。

225、唐朝·李白

226、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227、岁功不得归颛顼,冬令何堪付祝融。

228、[三候鱼陟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229、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230、[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

231、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232、一候,鹰乃祭鸟。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且先陈列如祭而后食,古人称之“义举”。

233、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234、还有唐代杜甫的雨水即《春夜喜雨,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35、“二候,蚯蚓出”,蚯蚓是地地道道的阴物,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土壤中,当阳气极盛的时候,蚯蚓也不耐烦了,出来凑凑热闹。而所谓的“三候,王瓜生”,王瓜是华北特产的药用爬藤植物,在立夏时节快速攀爬生长,于六、七月还会结出红色的果实。

236、一候豺乃祭兽: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237、一候:腐草为萤

238、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239、答:有关24节气词非常多,生机勃勃,生机盡然,生机勃勃,春色满园,洒满阳光,春天满圆春色,枫红菊香的秋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松青雪白的冬天,打春气转阳,雨水沿河边,深山鸟布谷,阡陌现耕农,昼夜均分春,轻寒尚伴阴晴,陌拢轻烟山色远,寒梅欲落香浓。

240、邯郸冬至夜思家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

241、宋朝·陆游

242、三候麦秋至:这一句原为三候小暑至,后《金史志》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麦秋的秋字,指的是白骨成熟之时。因此,虽然时间还是夏季,但对于麦子来说,却到了成熟的“秋”,所以叫做麦秋至。

243、唐朝·元稹

244、梦醒及花杯,秋馆画兰,园事疏寂。

245、过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

246、潜伏在地下的各种小虫感受到早春的生发之气,开始动了,也就是在睡梦中动一动,还没有苏醒过来。

247、一候鹃鸥不鸣: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248、大寒:《村居苦寒》

249、三候:大雨时行

250、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251、二候草木黄落: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25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253、二候麋角解: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254、三候戴胜降于桑:再五日,“戴胜降于桑”。“戴胜”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

25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256、《夏至避暑北池》唐代:韦应物

257、晓来阡陌添新绿,犁过田间五谷生。

258、牧童遥指杏花村。

259、忽见桃花出小红,因惊十月起温风。

260、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26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262、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

263、日角才脱落;

264、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265、立冬夜舟中作宋朝·范成大

266、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转载请注明:分享大师-爱奇艺vip会员账号共享 爱奇艺会员账号免费 爱奇艺会员共享 爱奇艺最新vip账号 爱奇艺会员账号共享 » 代表24节气的诗句有哪些-266句优选

    友情链接:

    经典句子